一直很想聊聊我们喜欢的“有深刻而稳定内核”的风格,但总觉得没找到特别合适的词。
最近看到小红书爆款标题《对语文和文学的杀伤力》,才一拍大腿明白了!
之所以之前没找到特别合适的词,是因为“深刻”和“稳定“本来就不是什么流行能概括的,也不来源于奢侈品的精工制造,而是一种我们向往、却很久不再说起的“文学性的气息”。
难怪很难从最浅表的风格词汇去总结!!
编辑给你们快速回顾下在之前文章里聊过的“文学性气息”的最佳代表群体——女作家们:Joan Didion的文艺简洁,波伏娃的灵动明媚,伍尔芙受所处时代影响的维多利亚式风格......
这三个女人,如果从穿着风格上去总结共性,只能是茫然狂怒,明明就是各不相同的嘛!但如果,从“文学性”的角度去看,却可以轻松地与我们常常在文章里聊到的“稳定性”相连,也同样地,能与“专注自我”相连。
这两种相当稀缺的品性,从“文字”到“衣着”都是连贯一体的,如同两块关键的拼图,得把它们放在一起,才能看见答案。
传奇主编Diana Vreeland早说过了????
“穿着明确的著名作家,
他们的衣着打扮往往是其情感和文字的
公开表露。”
—— Diana Vreeland
/
当“穿出曲线美”还是女性唯一的理想时,Joan Didion用无性别的外套从中隔绝,也隔绝出属于她自己的精神世界。
1968年,首部非虚构作品《向伯利恒跋涉》出版,《时代周刊》拍摄了在加州家中的Joan Didion。
她穿着宽松的长裙,踩着人字拖倚靠在自己的黄色跑车前(抽烟),淡淡的,漫不经心的,不可以说不美,只可以说摄人心魄,因为她有股暗藏的爆发力,就像她文字中那些看似平静的表达,但是专业又锋利。
但,西蒙娜·德·波伏娃对衣着又有另外一种看法,她说「女性可以借助裙子,向社会传递她的态度。」
她穿着定制的外套,搭配方便活动的长裙,戴印花丝巾或大量感的耳饰,很有女人的气质,但也比当时的女人都更敏觉、睿智,就像那本《第二性》。
在女性写作长期被抑止的时期,弗吉尼亚·伍尔芙穿着印花衬衫,把头发松散着挽起,写下了我们都熟悉的「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钱呢,要年入500镑,房间呢,还要能上锁。」
也许你想说,呵!女作家?与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我们不是让大家以女作家本人的穿衣风格来类比,而是在我们聊这个风、那个core之间,是不是可以留一个空间给文学?这可能听起来很抽象,但往下看看这些时装品牌与文学的“联名”,估计就会有思路了。
“如果没有文学,
时尚该何去何从?”
——Diana Vreeland
在我们准备这篇选题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去挖掘时尚品牌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准备这篇选题之后,我们发现,时尚与文学之间的绑定太!深!入!了!
先从Joan Didion这张照片说起⬇️
约近半个世纪后,CELINE模仿拍了组广告,请的是超模Daria Werbowy。
正主80岁的时候也亲自下场拍了CELINE的墨镜,黑色高领衫,做旧感的黄铜吊坠,老太太骨子里的犀利和硬核,才是把这墨镜演绎得这么酷的根本原因。
Joan Didion说她虽然也很喜欢CELINE,但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要找她当模特,也不知道外界的讨论很大声。我们大胆想象,这组片子如果放在今天这个被热梗、热词包裹的时代,Joan Didion估计,依旧是一无所知,因为她的注意力就不在这些事情上。
回到深受文学性启发的old CELINE,这牌子背后对应的,也是一群文学感的女人⬇️
在后来的故事里,CELINE的如日中天,Jo Ellison,Julie Pelipas,Sarah Harris在内的时尚编辑们各个都是CELINE的“信徒”。
Phoebe CELINE不再,但体悟到什么是“有深刻而稳定自我”的时尚编辑们,会把Joan Didion的文学特质延续到自己的衣橱里,可以是其他品牌,也可以没有品牌。
近10年过去,再后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Jo Ellison今年3月时装周期间,背着黑色大包(来自Balenciaga Rodeo),穿了一件皮风衣,Julie Pelipas创立了自己的可持续品牌bettter,看起来,和曾穿着CELINE的她们没什么区别。
喏,这种稳定感就是一种很有文学性的风格,连续的、不断探索发现的、挑拣的,以及,自我的。正如Joan Didion所说——风格即人格(Style is character)。
如果你想要从时下的品牌里找到“有深刻而稳定内核”的那一个~
????这里有一招很实用????
别看品牌说了什么,而是看看有思想的、有文学感的女性穿了什么,放在品牌身上叫“品牌基因”,是它吸引到了共振的同类人。
举个例子⬇️
前一阵子《玫瑰的故事》不是很火嘛,相比刘亦菲,编辑更喜欢的是万茜扮演的策展人苏更生,她行事的干脆利落、职场的专业冷静是从衣服能透出几分的。去扒了她在剧情里的衣服,发现很多都是GIADA。
诶!这牌子我们写过好多次,偏偏没想到!!
GIADA 2024 FW系列
GIADA和文学的绑定也很深啊,而且一早就存在了。
比如,2024年秋冬系列秀场的选址,是米兰的布雷拉国家图书馆,而且,熟悉GIADA的报友应该知道,他们家不止一次在这里办秀。
图书馆的文学性不言而喻,这座图书馆还有很“女性化”的历史——它是由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西亚创建的,两侧直立至顶的木制藏阁内收录了女王的个人书籍库及来自私人捐赠的海量文献典藏。
GIADA学苑也会在布雷拉图书馆举办,不是重形式的社交聚会,而是把不同行业里那些大脑闪闪发光的女性汇集在一起,来一场“思想上的聚会”。
想来想去,充满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布雷拉图书馆,的确是个完美的场所!!
鲁豫曾穿着水墨配色的长裙,回忆她在图书馆度过的那些漫长时光,然后娓娓道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秀场之外,GIADA也是那些有文学属性的女人们会选的品牌,周轶君老师在女性文化节目《第一人称复数》里穿的衣服,也都来自GIADA(有没有在追的报友?第二季也录完了,从释出的海报来看,周轶君老师穿的还是GIADA)。
“宽大的毛衣、长裤、宽松随意的长裙,舒适的鞋,墨镜,香烟。”
——Joan Didion
/
言而总之~
我们的服装,作为我们对自己的外部表达,来自我们真实的选择,它代表着我们的审美、职业、情趣、喜好。
GIADA限量臻绒系列
昆汀· 克里斯普在《如何拥有一种生活方式》里写到:风格不是本人,风格优于本人,是人从自己的性格中挑选出的各种元素,作为建筑材料,在自己周围树立起来的一种令人眩晕和眼花缭乱的结构。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给大家挑选几件“建筑材料”,来帮助你树立一种有文学性的结构⬇️
羊绒,在文学性女性身上是超越季节的单品,她们对羊绒的痴迷有点可怕,甚至还带着点传承的意味。
美国当代女作家Fran Lebowitz 就有名言——“我不相信上帝,我只相信Cashmere”。
GIADA限量臻绒系列
对我们来说可借鉴的部分也一样,最实用的、能在衣橱里稳稳当当陪伴一辈子的,一件是熨贴身体的羊绒针织衫,一件是温暖有力的羊绒大衣。
已经在为冬天搜罗大衣的报友们,可以看看万茜穿过的GIADA timeless系列:
Solis羊绒大衣我们之前就写过,双排扣+腰带设计,上身宽宽松松但又能提气质。
Ruby羊绒大衣是经典的“浴袍式大衣”,只有一根腰带做装饰。
这些简单的大衣都可以用来搭配纯色羊绒衫或者花纹衬衫,它能给你提供的除了质感,还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稳定气质。
0
\ 柔软的衬衫
一定要是柔软的衬衫,走势凌厉的衬衫是对外的塑造,但柔软的衬衫是把注意力向内收拢回来,关注自己的。
顺时针:
萨冈
杰奎琳·苏珊
Joan Didion
几乎可以在任何时期的女作家身上看到绸缎一样的衬衫,它用更温柔的笔触写了“事不关己”四个字,房门一关,就是自己的世界。但走出门,这衬衫的附加作用也会凸显——水滑的光泽感,配着女作家们骨子里的知性,有一种很难被模仿和复制的迷人气质。
看到女作家杰奎琳·苏珊身上这种成套的、丝滑的衬衫套装,忽然想起了最近看到陈数的一套搭配。
很像,但也不同。杰奎琳·苏珊这套像是对内的、私密的、个人的,陈数这套是对外的,属于那些文学性女性需要社交的场合。
0
\ 智性半裙
文学性女性会穿的半裙,多是长裙及膝,这个长度是时尚圈公认的“最优雅长度”。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些不细微却至关重要的不同。
这些裙子要么是散裙,要么是开衩设计的,无所谓有没有腰线,但重要的是得方便走动,当持续十几个小时坐在桌前,或者屈膝在地上,就会明白这种半裙的舒适和便利,比优雅更重要。
GIADA 2024 FW系列
这种样式的裙子,可不无聊。
在GIADA 2024秋冬秀场,一眼就看中了三条,每条还不太一样,都有值得加入wish list的理由⬇️
一条是裹身羊绒半裙,曲线优雅,在腰间做了口袋,穿上首先感觉到舒服,其次,简单搭配也能有设计感,很省力,也出挑;
还有一条是皮质拼接柔软透气欧根纱的半裙,有文学性的柔软纤细,让人想到伍尔芙写作时会铺着的蕾丝桌布,但是,它又有皮革的加入,加了厚度和筋骨;
最后一条,我们沉迷在面料的光泽里了,如有生命力的颜料在这条裙子上生长,虽说是纯色,但不会“死水一潭”。
说到底,这些女人、这种风格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她们不追赶时尚行业所创造出的节奏,不像神坛一样去仰望它。而是找到自己最舒服自在的状态,这更接近打造个人风格最底层的逻辑。
风格纷繁的当下,其实也是心态的表达,就像我们最近写过无数次的“老钱风”,本质是大众向往他们身上用几代人财富堆积起来的稳定性,但是,也终究会因为明白本质很难实现,成为破裂的美丽泡沫。
而文学性的稳定,却是我们拿起一本书,就触手可及的。